本文转自:齐鲁晚报财聚配资
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促进教师自我完善,成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教育家精神为正向激励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目标指引。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正向激励措施,有效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为研究教育家精神视域下的教师激励机制提供了宝贵样本。
在教育家精神视域下,正向激励教师完善自我的机制应当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二是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增强教师的胜任力;三是创建合作分享氛围,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四是健全认可奖励机制,满足教师的成就感。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构建了一套多层次、多维度的正向激励体系。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多元教研活动等措施,将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学校既有系统性的长期激励措施,也有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的硬招实招,形成了中年教师示范引领,青年教师迎头赶上的良好竞争氛围,促进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多元激励体系财聚配资,筑牢教师精神根基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建立了多维度、全过程的教师激励体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学校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业绩,更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德表现,通过多种渠道认可教师的工作价值。学校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最美教师”“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这些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这种精神激励满足了教师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效激发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学校培养一线教师的教育家精神非朝夕之功,需要进行长远的顶层设计,要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的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教学展示活动。这既是对优秀教师的认可,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让广大教师在榜样的引领下,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将教育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学校还将教师的专业成就与职称评定、绩效分配挂钩,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
二、创建专业成长环境财聚配资,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已连续实施了十五届专任教师“青蓝工程”和七届班主任“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项目,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力地促进年轻教师站稳站好讲台。学校还成立了“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提供引领辐射的平台。工作室详细规划了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积极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研究。工作室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传播先进理念,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正向激励机制的构建应当注重系统性和持续性,形成长期效应。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教育联盟开展的优秀课例展示观摩,青年教师大练基本功,青年教师过关展示课等活动,加强了联盟校间交流合作,提升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实践能力。这种专业学习共同体打破了传统教师孤立工作的状态,创造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支持性环境。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育人智慧。
三、塑造尊师重教文化生态,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学校注重营造尊师重教、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家精神的熏陶。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最终来源于对教育价值的认同和对学生成长的关怀,激励措施应当引导教师关注育人的本质。通过开展“庆祝教师节”“三八妇女节”“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的情绪劳动能力和职业幸福感。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作为县教育联盟校,在校本教研文化打造方面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如语文组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英语组开展的同课异构模拟授课活动等,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也激发了教师探索教学创新的热情。学校还积极推进家校社共育活动,联合中都街道安居社区开展了“家校社共育 守护青春成长”教联体系列活动。这类活动不仅拓展了教育的边界,也增强了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使教师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正向激励,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内生动力和专业热情,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和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更加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能力兴趣得到全面发展,打造了一所让学生喜欢,令老百姓满意的幸福学校。
(作者:袁吉誉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本文系济宁市“三名”工作室教研专项课题“教育家精神视域下正向激励教师完善自我的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财聚配资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